□杨朝清
近日,82岁的上海市民陆老伯反映,当他来到浦东新区浦建路富荟广场的明星时代影城,想看《满江红》时,竟发现线下无法购买电影票,这让一直使用“老年机”的他只能悻悻而归。随后的几天里,陆老伯又辗转多家影院,竟是如出一辙,就是看不到心心念念的“大片”。(2月18日澎湃新闻)
和年轻人一样,老年人也有观影的需求。不论是影院没有现场售票,还是线上线下差价过大,抑或现场服务缺乏温度,都在无形之中建构了一道道人为的藩篱,让老年人观影之旅障碍重重。这些有意无意的“数字障碍”,让老年人被区隔和排斥在电影院外,成为某种意义上电影消费的边缘人。
电影院提供的是市场化的商业服务,老年人不应该被“挡在门外”。线上购票虽然便利,但却忽略和漠视了“慢了一拍”的老年人,人为地设置了一道“数字鸿沟”。电影院理应尊重老年人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精准化服务。剥夺老年人习惯的支付方式,“一刀切”采取线上购票,本质上也是对老年人权利与尊严的损害。
老年人有“老有所乐”的需要,老年人有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电影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再生产。如果说一些KTV抓住商机为老年人提供“下午场”服务的话,电影院为何不对老年人“网开一面”?一方面,不少电影院只看到年轻人是电影消费的主力军,却罔顾老年人观影的小众需求;另一方面,在工具理性的裹挟下,有些电影院缺乏“绣花功夫”,不愿意等一等“慢了一拍”的老人们。
老年人的观影之旅,不仅面临着陪伴缺失的困境,也面临着电影内容缺乏“老年视角”的难题,更为关键的是,老年人没有得到足够的“温柔相待”。安排服务人员为老年人“代买票”也好,开辟专门服务老人的售票窗口也罢,缺的不是办法,而是意愿。当电影院方面缺乏这样的精细化服务理念,或者认为这样做得不偿失、投入大于收益,“线下购票难”就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
急剧的社会变迁,让许多老年人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慢了一拍”。“线上购票难”说到底只是一个缩影,“数字鸿沟”出现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鼓励新技术、新方式的同时,也要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加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此外,还要保障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技术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只有多管齐下,共同营造无障碍环境,老年人才能在数字化时代生活得安心、舒心和便捷。
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线下购票难”亟需破解。真正做到“想老年人所想,急老年人所急”,要求人们不仅要注重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也需要多一些人性化的关爱与温度。(羊城晚报 杨朝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