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宁3月14日电 (记者 张添福)西北师范大学、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最新科研成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中华水塔”青海省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呈萎缩态势,湖泊数量和面积呈现快速扩张趋势。
“冰川和湖泊被视作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姚晓军14日表示,“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自然要素的响应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潜在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冰川融水一方面通过补给河川径流起着“削峰填谷”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重要的水资源,因此冰川素有“固体水库”之称。同时,冰川变化也会导致的冰崩、冰川洪水及冰湖溃决洪水等自然灾害。
而湖泊的形成与消失、扩张与收缩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演化过程,被认为是全球性或区域性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姚晓军团队基于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提取青海省冰川和湖泊信息,并对其20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青海省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分别为3713条、3643.40平方千米和259.63立方千米,面积≥1平方千米的湖泊数量和面积分别为231个和14374.56平方千米。
研究发现,2000年至2020年,青海省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减少128条、464.63平方千米和29.58立方千米,面积≥1平方千米的湖泊数量和面积分别增加27个和2220.09平方千米。
姚晓军表示,2000年至2020年,青海省境内冰川自西向东呈加快减少趋势,气温上升是主要影响因素;除柴达木盆地中部和北部、唐古拉山北侧等区域外,青海省大部分区域的湖泊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气候暖湿化和冰川融水增多是主要影响因素。
姚晓军团队研究发现,个别湖泊演化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部分湖泊扩张已对湖周草场和道路等基础设施构成直接威胁,未来应加强对变化迅速的湖泊监测,并及时制订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