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天气频频“变脸” 是否异常?如何应对?

2023年4月4日 8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题:今春天气频频“变脸” 是否异常?如何应对?

  新华社记者黄垚、倪元锦

  “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近日,北方大风、剧烈降温、雨雪天气来袭,南方区域性暴雨、强对流天气多发……此次强雨雪天气过程降水范围广、强度大,多种灾害性天气叠加。今春天气为何复杂多变?是否异常?对百姓生活、春耕春播等有哪些影响?

  天气频“变脸”

  近日,我国迎来今年以来最大范围强雨雪天气过程。监测显示,本轮大范围雨雪于3日进入最强时段。湖北、安徽等地有8个国家气象站日雨量突破4月历史极值;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广西等地局地出现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中央气象台4日继续发布暴雨、强对流天气、海上大风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介绍,本次过程累计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的国土面积将达23万平方公里。江淮及以南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雨强可达30至60毫米,雷暴大风局地可达10至11级。预计2日至5日,北方大部地区气温下降6℃至10℃,南方地区气温下降4℃至8℃,降温幅度超过10℃的国土面积将达94万平方公里。

  今年春季气温可谓“一波三折”,3月初出现了一次极为罕见的回温天气,多地最高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极值,春意暖暖。而近期冷空气再杀“回马枪”,人们纷纷翻出厚衣服御寒。

  在中国气象局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介绍说,3月我国气候总体呈暖干特征,全国平均气温6.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高。同时,冷空气过程多、沙尘过程强、南方部分地区气象干旱露头并发展。冰雹、沙尘暴预警信息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

  统计显示,3月以来沙尘天气过程较常年偏多,尤其是3月19日至23日沙尘天气过程波及20个省(区、市),影响面积超过485万平方公里;强度达到强沙尘暴等级,为2000年以来3月第3强。据气象部门预计,4月至5月我国北方地区沙尘过程次数较近10年同期偏多,沙尘强度总体与近10年持平。

  天气忽冷忽热属正常现象

  今春天气忽冷忽热,前期回暖明显而近日又出现剧烈降温,是否异常?是出现“倒春寒”了吗?

  方翀表示,春季是冷暖空气交汇的季节。冷暖空气此消彼长,冷空气加强时,气温就会降低,但总体还是处于逐步升温过程。因此,天气忽冷忽热属于正常现象。

  而“倒春寒”是指春天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较快,前暖后冷造成大范围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过程,通常出现在3月中旬至4月。在气象学上,“倒春寒”有一定标准,一般是指江南地区连续3天的日均气温低于12℃,或连续5天低于14℃。

  “就此次过程来说,江南地区降温过后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预计农作物大面积受冻害的可能性不大,达到‘倒春寒’标准的可能性较小。”方翀说。

  此外,沙尘天气频繁来袭,不少公众有疑问:今年沙尘天气为何这么多?

  中央气象台环境气象室主任张碧辉表示,3月是沙尘天气高发期。今年3月以来蒙古国和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多大风天气,加之植被尚未返青,配合裸露的沙源地地表条件,易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丁婷分析说,近年来,我国北方植被增加总体上有利于侵袭我国的沙尘天气次数逐步减少,但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沙源地,2022年植被生长季蒙古国降水较近20年同期偏少,沙源地植被覆盖较差。今春前期气温回暖导致冻土层沙土快速融化,在一定大风条件下,造成沙源地的沙尘多次输送至我国。

  复杂天气如何应对?

  “乍暖还寒”之下,专家建议,公众外出需适时调整着装,此轮雨雪降温后早晚时段寒凉,特别推荐“洋葱式穿衣法”,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穿搭,根据不同温度和环境穿脱。

  近日,多地出现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让不少公众猝不及防。强对流天气带有明显的突发性和局地性,发生时往往伴随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

  “强对流天气发生时,最好的防范就是减少外出,避免暴露在野外,待在安全、坚固的建筑物里。”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说。

  目前各地春耕春播持续推进,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4月4日,全国已春播粮食8260多万亩,完成意向面积的8.7%,进度同比基本持平。

  方翔表示,预计4月春播区大部天气较好,总体利于春耕春播和已播作物幼苗生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北部等地降水对库塘蓄水和早稻移栽用水有利,但需防范部分地区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干旱和阶段性低温对春耕春播的不利影响,建议各地根据天气和墒情条件,适时开展春播,并做好春管工作、培育壮苗。(新华网)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