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院落有独特的情感,不管是北方以北京为特色的四合院还是南方的徽派建筑等,都体现了人们对院落的不同情感。古代人,家庭富有或者贵族肯定都有一定规模和气派点的院落,来衬托自己的地位;对于一些贫穷家庭或者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说,基本上会围上一层篱笆,做一个院落,比如杜甫有诗: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整首诗的诗文如下:
《客至》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史,是有一定原因的,杜甫后半生虽然是因为官二代,不用服劳役,但是没有了收入来源,生活也一直处于困顿状态,所以他能够无限接近普通穷苦老百姓,了解他们的经历,使得他的作品更加贴近民间,从而成为“诗史”。
不过,从整个文化传承来看,真正能够了解和表达民间疾苦的诗人并不多,比如撰写庭院,很多都是有钱人家的杰作,因为在古代,穷人是很少有机会读书的,吃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玩新庭树因咏所怀
【唐】白居易
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
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比如诗画的鼻祖王维,他撰写的诗文基本上都是山水之作,为什么呢?因为王维住的地方是一个很大的园林,这里就不是简简单单的院落的概念了。王维的园林是在大诗人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园林,这是一片拥有林泉之胜、因地而建的天然园林。其规模之大,也是一般富贵家庭难以匹敌的,所以我们看到王维撰写的很多诗文都是山水画的杰作,也是环境造就的。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南唐后主李煜晚年被囚禁在一个小院子里,也因为这个院子平生了很多优美的词作。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相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其实不难看出,每一首关于院落的诗文,基本上和阶层都有关系。我们的大诗人苏轼也是一样。
虞美人
【宋】苏轼
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
柳丝搭在玉阑干,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
晚晴台榭增明媚,已拼花前醉。
更阑人静月侵廊,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临江仙·梅
宋朝: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昭君怨
【宋】陆游
昼永蝉声庭院,人倦懒摇团扇。小景写潇湘,自生凉。
帘外蹴花双燕,帘下有人同见。宝篆拆官黄,炷熏香。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院落承载了文化,承载了情感,这么多年来,虽然有很多院落在破旧中凋零了,但是仍然有很多新的庭院在重新崛起,比如妇孺皆知的六尺巷的故事,也都是在时代的洪流中成为一段尘封的记忆。善待生活,热爱生活,让每一天都不虚度,方是不白白来着世上走上一遭。
文章评论